幼儿园彩绘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其特定的环境设置,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良好人格发展方面越来越受到儿童教育者的关注。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孩子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随着早期教育的发展,儿童的生活质量受到普遍关注。幼儿园环境创造是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创造环境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孩子为了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各种物质设备、人员环境、各种信息元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和教育理念,组织整合而成的一个动态的教育空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有保育性质,又要有教育性质;既开放又相对封闭。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空间取向的影响,还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一)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是孩子们长期生活、玩耍和学习的地方。在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不仅依赖于系统的数学,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熏陶和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因此,要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操场、花园门、大厅等。幼儿园环境按其构成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学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物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氛围和心理因素构成的复杂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整个幼儿园环境。虽然精神环境相对于物质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幼儿园教师和儿童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甚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
所以幼儿园环境既包括人的因素,也包括物质因素;它不仅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还包括幼儿园外部的家庭、社会和自然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和老师一样,对孩子的认知有刺激作用,让孩子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运用材料,在各种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也是儿童、儿童与成人、儿童与物体互动的关键因素,对儿童的社会发展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
1.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行为心理学的沃森认为,人类行为是“刺激——反应连接,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儿童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一旦幼儿园环境营造出清晰的方向性。它可以影响或促进儿童特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墙角活动中,老师通过地板上的小脚印提示墙角活动的次数。这种地面创造是孩子行为的预期,暗示进入角落的人数和脚印的数量是一致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可以代替老师的教导,成为行为习惯的提醒。
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容,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和教室里展示学习内容或成果,或者在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环境呈现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活动,从而发挥其干预功能。
比如在“我们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孩子将自己和父母收集的动物图片和模型整理出来,在教室周围展示,让人感觉置身于动物世界,从而激发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如小石头、砖块、贝壳、木块等。在室外场地铺设不同形状的小路。儿童感知平滑度、粗糙度、宽度、长度等。通过踩脚和用手触摸,有效地激发了儿童在与周围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进行独立活动的欲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恰当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孩子与物体之间的交流,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干预。幼儿园环境的许多方面,如环境布局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活动材料的传递等,都会通过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和交流对象的数量来影响幼儿的社会发展。比如幼儿园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方便孩子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孩子更容易与同龄人交流、竞争、合作,方便老师观察、倾听、记录;角落里的各种工具、材料、设备都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让孩子在那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自由、用心地探索学习;在楼梯下,走廊尽头或者幼儿园教室的角落里设立私人空间,让孩子在这个小空间里安静地休息,或者和同伴交谈,让心灵得到释放或者安慰,等等。正如马拉古所说:“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组成的,只有‘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参与,才是实现许多互动关系的决定性关键。”
此外,在与老师、同伴、家长共同营造环境的过程中,孩子与同伴交流合作,表达自己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沮丧和沮丧,以及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理解了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技巧。巧,进而逐步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