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拥军文化墙绘画_双拥文化墙墙绘设计
“画得好像啊,我感到很光荣。”日前,看到自己的肖像被画到荣誉墙,长宁镇埔筏村的退伍老兵赖展才自豪地说。
长宁镇埔筏村是革命老区,村民一直有着拥军情怀。自2007年以来,该村就与罗浮山的驻地某部结对子,双拥情一直延续至今。
村民赖三才60岁,1976年入伍,在部队兢兢业业,曾立三等功,退伍后和家人积极支持当地的双拥和新农村建设。看到自己的画像被描绘上墙,他感到很光荣:“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我一定不忘军人本色,继续支持村里的建设。”
村民小黄看到一墙的军人画像,很是羡慕地说:“以后,我也要参军保家卫国。”除了专门开辟双拥文化长廊外,该村还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评选活动。接下来,该村还将组织79位退伍军人成立双拥志愿服务队,发挥军人本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埔筏
埔筏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革命老区,解放后是罗浮山部队的驻地,素有拥军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军地双方将双拥工作常抓不懈。
自2007年以来,埔筏村与罗浮山驻地某部结对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每年的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该村都会对优抚对象、退伍军人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协助镇里妥善安置复退军人,为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等问题。驻地部队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每年定期到埔筏小学上国防教育课,组织部队官兵帮村里搞卫生,兴修水利,支持新农村建设。
同时,军地双方还积极开展文化共建。今年以来,与驻地部队共同举办文艺文化活动4场次,举办篮球赛13场次,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国防教育3次,组织群众和官兵游园活动1次。
稿源来自惠州日报,由@博罗发布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长宁镇埔筏村是革命老区,村民一直有着拥军情怀。自2007年以来,该村就与罗浮山的驻地某部结对子,双拥情一直延续至今。
文化长廊展现军民鱼水情
东纵文化、国防宣传、飞机坦克画像……沿着村道进入埔筏村,主干道两旁的墙壁都画满了墙绘,墙绘很大一部分为双拥建设的宣传内容。来到村委会办公楼,院墙内的人物组合壁画甚是引人注目:这一群人统一身着橄榄绿,头戴军帽,眼神坚毅。他们是埔筏村的退伍军人。这是该村的双拥文化长廊,除了退伍军人的画像外,还有展现不同时代的军民鱼水情的大型壁画。
据该村第一书记谢嘉敏介绍,为了弘扬爱国拥军精神,该村将全村79名退伍军人的画像,用墙绘的形式上墙,让大家都来学习他们保家卫国、投身国防的精神。为了搞好壁画,谢嘉敏和其他村干部进村帮退伍军人拍照、收集资料。“有的退伍军人在外面工作,则叫他们拍了传回来,或者等他们放假回家,村干部上门去拍照。”谢嘉敏说,算上收集材料,画像弄了1个多月。经过画家们的精心作画,79位军人的画像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文化长廊上。
村民赖三才60岁,1976年入伍,在部队兢兢业业,曾立三等功,退伍后和家人积极支持当地的双拥和新农村建设。看到自己的画像被描绘上墙,他感到很光荣:“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我一定不忘军人本色,继续支持村里的建设。”
村民小黄看到一墙的军人画像,很是羡慕地说:“以后,我也要参军保家卫国。”除了专门开辟双拥文化长廊外,该村还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评选活动。接下来,该村还将组织79位退伍军人成立双拥志愿服务队,发挥军人本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埔筏
埔筏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革命老区,解放后是罗浮山部队的驻地,素有拥军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军地双方将双拥工作常抓不懈。
自2007年以来,埔筏村与罗浮山驻地某部结对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每年的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该村都会对优抚对象、退伍军人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协助镇里妥善安置复退军人,为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等问题。驻地部队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每年定期到埔筏小学上国防教育课,组织部队官兵帮村里搞卫生,兴修水利,支持新农村建设。
同时,军地双方还积极开展文化共建。今年以来,与驻地部队共同举办文艺文化活动4场次,举办篮球赛13场次,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国防教育3次,组织群众和官兵游园活动1次。
稿源来自惠州日报,由@博罗发布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