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教堂彩绘 天主教堂的中国化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教堂彩绘(俗称“丹青”)是教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用油漆、矿物颜料等色彩,对梁枋、斗拱、柱等构件进行髹饰。教堂彩绘一方面是对教堂物的装饰,使色彩更加丰富、教堂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具有实用目的,可以对木教堂起到保护作用,减弱风雨、蛀虫等对木材的侵蚀。
中国传统教堂彩绘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使用丹粉髹饰木结构教堂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的彩绘工匠们基于地域和民俗的元素,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诸多方面,从材质、手法、色彩到内容,都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具有独特韵味、丰富多彩的中国教堂彩绘艺术。
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地建造了很多中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些天主教堂采用中国传统的教堂形制、教堂材料、教堂工艺,同时也大量使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比如:灵活地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刻、书法以及纹样,凸显教堂教堂中国化的个性和美感。而作为重要的教堂装饰形式,中国传统教堂彩绘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式天主教堂:在教堂的主立面、内壁、天顶、梁枋等位置施以彩绘;装饰图案形式多样,除了天主教常见的图案、纹样和饰物之外,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装饰纹样……这些教堂彩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天主教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两者交相辉映,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天主教堂教堂装饰艺术。
相对于教堂的外在形制而言,装饰艺术更加细腻、更注重细节,因此成为理解教堂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式天主教堂教堂而言,通过对教堂彩绘的研究和考察,也有利于深入理解这些教堂的特色。
教堂彩绘运用于中式天主教堂内外两个区域。教堂主立面是教堂的入口,是教堂的外在标志,最能体现教堂的教堂风格。
中式天主教堂的主立面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牌楼(有屋顶斗拱)或牌坊(无屋顶斗拱)的构造形式;而在主立面的装饰上,除了采用中国传统的额匾、楹联之外,很多都施以教堂彩绘。比如,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贵州贵阳北天主堂主立面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牌坊形制,装饰上采用了当地特色的彩绘浮雕:主色调为当地民居常用的蓝色;彩绘内容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始建于1927年的云南大理天主教堂无论在教堂形制还是装饰风格上,都属于白族民居教堂风格:主立面采用白族“三叠水”式门楼形制,施以白族教堂彩绘作为装饰:色彩以黑、白、灰为主,着重突出素白的主色调;绘制精细,以白族民间常用的香草纹、如意云纹和回纹为主,极具民族特色。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云南贡山白汉洛天主教堂,主立面彩绘采用当地藏传佛教和原始宗教的传统纹样,以莲花纹、79云纹、卷草纹以及几何图案为主,以花青、石绿、藏蓝为主色调,而这些也都是当地怒族、藏族人民生活中常用的象征吉祥的装饰手法。教堂彩绘丰富了教堂主立面的色彩元素,使之更加绚丽多姿,同时也为教堂教堂增添了中国化的色彩。
在教堂的内部,教堂彩绘主要绘制于教堂的天顶。实际上,按照中国传统的教堂理念,在室内装饰艺术的营造中,天顶是室内最理想的装饰部分,也是室内装饰的重点。很多中式天主教堂都十分重视这部分的装饰。比如,白汉洛天主教堂的天顶被划分为6列方格图案,每一方格中都绘制传统的双鱼、宝瓶、花果等吉祥图案,以及代表天主教的十字架图案,朴实华美,呈现出相得益彰、和谐流畅的艺术效果,构成中国化的天主教堂天顶画。而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云南茨中天主教堂的天顶彩绘则具有藏式风格元素:彩绘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既有天主教的内容,也有藏传佛教的宝瓶和法螺的图案,此外还有大量的莲花纹样以及龙的彩绘。
此外,由于中式天主教堂大多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在梁枋、立柱、飞檐等处也被精心地绘制了纹样,在细节上加以装饰。比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四川成都舒家湾天主堂,不但天顶彩绘为中式画风,装点着花鸟虫鱼各种图案,柱础上彩绘有云纹及莲瓣,檐柱上彩绘有花果、云气、蝙蝠等纹饰,方柱则彩绘有缠枝菊花,中西文化元素在教堂内部融为一体;大理天主教堂的飞檐全部用白族教堂彩绘加以装饰;在贵阳北天主堂的立柱上,画工采用当地民间彩绘的形式,将各种象征吉祥的图案精心组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风格。
尽管现代教堂物一般不使用纯粹的砖木结构,但是中国传统教堂彩绘仍然有“用武之地”:它既美观,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色;同时通过使用现代的装饰材料,对于防水防腐蚀、保护钢混结构教堂也有很大的帮助。
《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中提出,要探索和积累教堂教堂中国化的路径和方法,推进教堂教堂的中国化进程。中式天主教堂的教堂彩绘是教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极具价值的范本。
中式天主教堂的教堂彩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可以称为是一种“再创作”。它从一个侧面记载了天主教堂教堂艺术中国化的演变历程。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它直观地反映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对于中式天主教堂教堂彩绘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天主教堂在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天主教堂教堂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中国传统教堂彩绘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使用丹粉髹饰木结构教堂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的彩绘工匠们基于地域和民俗的元素,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诸多方面,从材质、手法、色彩到内容,都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具有独特韵味、丰富多彩的中国教堂彩绘艺术。
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地建造了很多中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些天主教堂采用中国传统的教堂形制、教堂材料、教堂工艺,同时也大量使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比如:灵活地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刻、书法以及纹样,凸显教堂教堂中国化的个性和美感。而作为重要的教堂装饰形式,中国传统教堂彩绘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式天主教堂:在教堂的主立面、内壁、天顶、梁枋等位置施以彩绘;装饰图案形式多样,除了天主教常见的图案、纹样和饰物之外,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装饰纹样……这些教堂彩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天主教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两者交相辉映,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天主教堂教堂装饰艺术。
相对于教堂的外在形制而言,装饰艺术更加细腻、更注重细节,因此成为理解教堂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式天主教堂教堂而言,通过对教堂彩绘的研究和考察,也有利于深入理解这些教堂的特色。
教堂彩绘运用于中式天主教堂内外两个区域。教堂主立面是教堂的入口,是教堂的外在标志,最能体现教堂的教堂风格。
中式天主教堂的主立面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牌楼(有屋顶斗拱)或牌坊(无屋顶斗拱)的构造形式;而在主立面的装饰上,除了采用中国传统的额匾、楹联之外,很多都施以教堂彩绘。比如,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贵州贵阳北天主堂主立面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牌坊形制,装饰上采用了当地特色的彩绘浮雕:主色调为当地民居常用的蓝色;彩绘内容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始建于1927年的云南大理天主教堂无论在教堂形制还是装饰风格上,都属于白族民居教堂风格:主立面采用白族“三叠水”式门楼形制,施以白族教堂彩绘作为装饰:色彩以黑、白、灰为主,着重突出素白的主色调;绘制精细,以白族民间常用的香草纹、如意云纹和回纹为主,极具民族特色。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云南贡山白汉洛天主教堂,主立面彩绘采用当地藏传佛教和原始宗教的传统纹样,以莲花纹、79云纹、卷草纹以及几何图案为主,以花青、石绿、藏蓝为主色调,而这些也都是当地怒族、藏族人民生活中常用的象征吉祥的装饰手法。教堂彩绘丰富了教堂主立面的色彩元素,使之更加绚丽多姿,同时也为教堂教堂增添了中国化的色彩。
在教堂的内部,教堂彩绘主要绘制于教堂的天顶。实际上,按照中国传统的教堂理念,在室内装饰艺术的营造中,天顶是室内最理想的装饰部分,也是室内装饰的重点。很多中式天主教堂都十分重视这部分的装饰。比如,白汉洛天主教堂的天顶被划分为6列方格图案,每一方格中都绘制传统的双鱼、宝瓶、花果等吉祥图案,以及代表天主教的十字架图案,朴实华美,呈现出相得益彰、和谐流畅的艺术效果,构成中国化的天主教堂天顶画。而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云南茨中天主教堂的天顶彩绘则具有藏式风格元素:彩绘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既有天主教的内容,也有藏传佛教的宝瓶和法螺的图案,此外还有大量的莲花纹样以及龙的彩绘。
此外,由于中式天主教堂大多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在梁枋、立柱、飞檐等处也被精心地绘制了纹样,在细节上加以装饰。比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四川成都舒家湾天主堂,不但天顶彩绘为中式画风,装点着花鸟虫鱼各种图案,柱础上彩绘有云纹及莲瓣,檐柱上彩绘有花果、云气、蝙蝠等纹饰,方柱则彩绘有缠枝菊花,中西文化元素在教堂内部融为一体;大理天主教堂的飞檐全部用白族教堂彩绘加以装饰;在贵阳北天主堂的立柱上,画工采用当地民间彩绘的形式,将各种象征吉祥的图案精心组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风格。
尽管现代教堂物一般不使用纯粹的砖木结构,但是中国传统教堂彩绘仍然有“用武之地”:它既美观,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色;同时通过使用现代的装饰材料,对于防水防腐蚀、保护钢混结构教堂也有很大的帮助。
《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中提出,要探索和积累教堂教堂中国化的路径和方法,推进教堂教堂的中国化进程。中式天主教堂的教堂彩绘是教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极具价值的范本。
中式天主教堂的教堂彩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可以称为是一种“再创作”。它从一个侧面记载了天主教堂教堂艺术中国化的演变历程。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它直观地反映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对于中式天主教堂教堂彩绘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天主教堂在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天主教堂教堂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